原创<br> 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22)

看见联发科的功能机方案铺天盖地,眼红的海思开始打造自己的Turnkey方案。

手机芯片的核心有两块:应用处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和基带处理器(BP,Baseband Processor )。AP包括CPU、GPU等;BP则负责处理GSM、3/4/5G等各种通信协议以及射频等核心单元,代表了通信能力,之前我们提到的巴龙就属于BP。

虽然2004年就组建了研发队伍,但直到2009年,海思才发布第一款GSM低端智能手机的Turnkey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采用来自华为GSM基站的自研BP技术,开发的AP芯片名为Hi3611(K3V1)。

原创<br> 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

“K3”同样名自高山,是喀喇昆仑山脉自西向东的5座主要山峰中的第三高峰——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的代号。它也是全球第12高峰,海拔8051米。

但这一寓意雄浑高远的名字,并没有给海思带来好运。

K3V1采用110nm工艺,远落后于对手采用的65nm/55nm/45nm工艺,操作系统又选了江河日下的Windows Mobile。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华为自己的终端公司因为深陷在为欧洲运营商定制3G手机的泥潭中,无力应用K3V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