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26)

何庭波一听吓坏了,当时整个华为研发不到10亿美元,员工仅有3万人,而2011年海思的销售额只有66.6亿人民币,华为全年净利润只有150亿人民币。

2012年,对于华为终端和海思而言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份。

8月,承载着海思希望的K3V2应用处理器问世。

9月,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余承东定下七条重要的调整战略,其中就包括“启用华为海思四核处理器和巴龙芯片”。

原创<br> 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

K3V2的研发吸取了K3V1的教训,架构用谷歌的安卓系统取代了Windows Mobile,并花高价买来ARM架构的授权。虽说它采用的40nm工艺没追上当时高通、三星芯片采用的28nm工艺,但它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进步很明显。

它是问世时体积最小、速度最快的手机处理器。一发布就引起竞争对手的警觉,网传三星曾因此推迟对搭载该处理器的Accend D系列的屏幕供应,致使产品的上市时间延迟了大半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