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做梦助他获得诺奖:玩耍、做梦、走神,竟能激发创造力?( 四 )

在1978年一项以幼鼠为对象的试验中 , 为阻止同龄伙伴之间的沟通玩耍 , 小鼠在笼子中被网隔开 。 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后 , 研究人员教所有小鼠通过拉出一个橡皮球来换取食物 , 随后将食物获取的方法从“拉出球”换成“抛球” 。 与自由玩耍的小鼠相比 , 被剥夺了玩耍的小鼠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学习获取食物的新方法 。

玩耍与创造力

剑桥大学的动物行为专家Patrick Bateson则更直接地将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与创造力联系了起来 。 他认为 , 玩耍能够让人从一些思想上的死胡同中走出来 , 当你卡在某个点想不通的时候 , 还会让你茅塞顿开 , 并产生新的想法 。 在这种观点中 , 玩耍对个人创造力来说 , 就像基因漂移对演化或者热量对分子自组装的作用 。 如果玩耍真的与创造力有关 , 那我们就不会惊讶 , 为什么有创造性的人总是把看似枯燥的工作描述得趣味性十足 。

青霉素的发现者Alexander Fleming经常被上司指责他过于散漫的工作态度 , 但Fleming说 , “我会跟显微镜做游戏......打破规则 , 发现没人注意的东西是非常有趣的 。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ndre Geim曾宣布“工作中保持游戏态度一直是我的特点 。 除非你碰巧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刚好获得了想要的结果 , 或者你有别人没有的捷径 。 否则 , 我们只能冒险来寻找出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