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 高度自律的职业写作者( 三 )

1992年,芝加哥的一个清晨,到美国留学已经三年的严歌苓,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台湾的电话,来电人自称是导演,想购买她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并请她担任编剧。严歌苓询问他拍过什么电影,他说拍过《喜宴》,她惊喜地大叫:“天哪,那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导演李安的这次邀约,不仅将严歌苓从留学生的经济窘迫中“解救”出来,还为她开启了与影视为伍的编剧生涯。三年后,电影《少女小渔》荣获了亚太电影节的五项大奖,包括最佳电影和最佳编剧。

“从四岁时便醉心功名”的严歌苓,终于尝到了一举成名的滋味。然而,这还只是开始,此后的近三十年里,她笔耕不辍,一部部小说和影视作品纷至沓来,她的声名也随之水涨船高。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李少红、陈冲等华语电影圈最知名的导演,都与之有过合作,“严歌苓”成为自带流量的文学与影视IP。

自称“写稿佬”的严歌苓,如同一架不知疲倦的写作机器,每天开足马力按时按点地生产数个小时,直到榨出她能想到的最后一个字。高度自律的写作习惯,源于军旅生涯和职业化训练,这让她保持着惊人的产量。截至今年,她共出版了22部长篇小说,约70篇中短篇小说,还参与了八九部电视剧和众多电影的编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