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股权激励改革:为什么有的企业受益,有的却碰壁( 八 )

如何找到推进股权激励,又不会触碰国资流失红线的平衡点?这个答案需要多方完善寻找。

截至目前,已经落地股权激励改革的主体中,有企业受益,也有企业碰壁。一家航天类企业子企业人士表示,推行股权激励以来,实际表现并不理想。

当然,更多的企业正在从中获益。

数据显示,中国电器院的离职率已经从之前的10%下降到4.3%,且骨干人才流失问题基本解决。

通过改革,中国电器院经营业绩显著提升,科研人员动力正在被激活。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15.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6亿元,复合增长率28.3%。营业利润从2016年的0.9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7亿元,复合增长率57.1%。

对于中国建筑来说,股权激励改革后,各级领导团队一定程度上将股票解锁业绩条件当作自己的业绩底线,个别二三级单位短期业绩不够好的,会自觉地认为自己拖了整个集团的后腿,不仅会感受到上级的压力,也能感受到来自本单位其他激励对象的压力。

近6年来,中国建筑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15%以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2018年企业总资产18618亿元、股东权益4293亿元、营业收入11993亿元、利润总额718亿元,均较股权激励实施前翻了一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