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起儿歌创作的双桨(圆桌谈)( 五 )

周海宏:孩子的童年是审美观、审美标准、审美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从审美标准角度来讲,应该让孩子欣赏更多好的音乐;从审美习惯来讲,平台越多越好,可以增加音乐的接触时间。网络平台应该专门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给孩子推出高品质的音乐,让孩子能够对美的艺术、高雅的艺术建立崇敬感、热爱感,而不是觉得什么好玩就欣赏什么,喜欢什么。

程武:如今,音乐世界越来越丰富,音乐形式也很多元,但属于孩子们的当代儿童音乐却非常少。作为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和文化企业,我们很关注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将音乐人、家长、老师与社会大众连接在一起,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属于他们的新儿歌。因此,今年我们发起“儿童音乐共创计划”,不仅鼓励专业音乐人进行创作,也鼓励孩子们参与写词,表达他们这一代人的心声与情感,创造出更多贴合时代、寓教于乐、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

全社会能做什么

鲍元恺:作为创作者,还是要接着写。至于写是不是一定能够代替或补充经典呢?很可能补充不了,也代替不了,但是不可能停止。时间会自然地筛选经典,你不用着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