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点火”商业火箭:“中国版SpaceX”获认可 但仍有难题待解( 二 )

“《通知》是第一次将相关方的诉求明确提出,并落实成文件的”,张琦称,其所在的公司,曾从去年10月开始,作为民营火箭公司代表之一,参与该《通知》的意见征集,先后参加4次内部交流会,并提出过相关诉求。

《通知》将武器装备许可优化为科研和生产两个阶段的做法被认为降低了商业航天的准入门槛,同时强调了国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试验仪器开放的问题——这种开放被认为能够解决商业航天公司在研发上的痛点问题。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商业火箭“升空”之前,仍有诸多困难需要面对,甚至仅仅是这份文件本身的落地都需要更多的突破和协调。

一位业内人士对该细则如何落地执行以及管理范围表示担忧,商业航天是个特殊的市场,参与者还有部队、军工集团,与之相比,民营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规模上力量悬殊,文件如何将细则在实践中落实到位,并且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将会是政策落地的重点。

商业航天呼之欲出

与SpaceX创始人马斯克那般科技狂人的样子截然不同,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多位民营商业火箭创业者大多是这样的形象:他们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白色衬衫和套头毛衣,无框眼镜,习惯对公司同事以“总师”或者“部长”相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