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谁将成为私募的新生命线——慈善基金( 五 )

《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希望可以彻底终结这一尴尬局面。

自己能“造血”,才能帮助别人

其实并非所有的慈善基金都把钱存进了银行。

根据《中国基金报》公众号报道,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2012年曾向中国人民大学捐献2亿,其中1个多亿由其旗下私募基金进行投资,去年已盈利2个多亿。

对此,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秘书长刘文华认为,投资和保值本身就是一种“造血”机制,慈善组织只有保证资金的持续性,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特定人群。

但公益慈善组织如何能安全、有效地从事投资活动?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专业人才不足。“目前专业金融人才稀缺,现实中,绝大部分基金会并不具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其独立进行投资决策。”某基金会人士如实说。

让专业、高薪的金融人士到慈善组织任职肯定不是个好办法,而且也是资源的浪费。因此允许慈善组织将财产委托给专业金融机构进行投资,把投资回报滚入慈善项目,才有助于慈善事业和基金行业形成良性互动,让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