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单力薄的内容创作者,必须抱MCN的大腿才能活吗?( 六 )

反观现代人,在衣食无忧之后,也同样置身于精神的荒岛。如今我们经常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人们必须接受优质的内容,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去谈“精神文明”。

然而现在围绕着我们的都是些怎样的“精神食粮”呢?诚然有不少优质的内容,但更多的似乎是千篇一律的东西:满屏的锥子脸网络主播,打擦边球的内容依然不少;“papi酱式”的吐槽视频数量日增,似乎只是在不断复制;贩卖焦虑的爆款文章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洗脑”大戏,完全不顾现实状况;各种以动物为主角的视频都能迅速吸引关注,“一条狗也能开微博”不再是调侃......

此类内容出现伊始,我们会觉得新鲜刺激,可当MCN在资本的驱使和利益的吸引之下,将内容生产放在流水线之上,不断复制相同的内容之后,受众也会逐渐厌倦。即使这种东西依然能够吸引流量,可若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内容同质化的程度迟早都会“爆表”。到那时,我们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或许它的“尺寸”挑不出任何瑕疵,却没有活力更无灵性,恐怕我们又将陷入另一个层面的“精神荒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