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不出社区 虹梅街道底气何来?除了大力推进源头垃圾分类,还有“秘密武器”——市民环保体验中心( 三 )

“居民区每天产生的湿垃圾量在7吨左右,园区每天产生的湿垃圾在17吨左右,日均处理垃圾近25吨,基本实现‘自产自消’。”黄时表示。

天微环保正是为虹梅街道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力量,其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垃圾处理设备面积不大,处理过程不易挥发异味,根据计划,他们将在虹梅街道布点7台机器,日均处理湿垃圾的能力在30吨左右,可以实现整个辖区范围内的湿垃圾全处理。

除了实实在在地处理垃圾,这个神奇小屋还是科普场地,居民们可以看到湿垃圾如何变身肥料的全过程。

源头分类需要分得纯

传统的垃圾清运模式,是环卫工人从社区、街区、园区等收集湿垃圾,集中运到徐浦码头,再由市相关部门集中处置。依托市民环保体验中心,虹梅街道创新了湿垃圾清运流程,所有的湿垃圾都运到“一区三点”集中处理,改善了由长途运输及中转带来的垃圾渗滤污染,降低清运成本,提高了资源本地化利用效率。

那么,是不是买几台处理设备就能实现湿垃圾不出社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只有湿垃圾的纯净度达到一定程度,垃圾处理设备才能实现无缝对接,完成后端的完美处理。而这一切的基础就在于源头垃圾的分类不但得分,还得分得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