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不出社区 虹梅街道底气何来?除了大力推进源头垃圾分类,还有“秘密武器”——市民环保体验中心( 五 )

有的小区设定垃圾分类“星级户、荣誉榜”,正向宣传鼓励垃圾分类好的居民,形成了示范效应;有的小区出台了“三不、五要公约”,成为居民共同遵守的“软法”;有的小区开展“每日垃圾分类投放清单记录法”等创新举措……最终,街道所辖的大部分小区破袋投放垃圾率超过60%,惠工新村破袋率达到100%。

另一边,园区的垃圾分类也同步推进。以捷普科技为例,这是一家每天有4500余名员工就餐的大型园区,食堂每天要向企业员工提供7顿膳食供应,餐厨垃圾产生的延续时间长、总量大。在开展垃圾分类的进程中,虹梅街道动员企业将垃圾分类融入原有内部管理制度之中。同时,企业在食堂内加派人手,从食品出灶到员工用完餐后的餐具回收,均由专人进行干湿垃圾的分拣,因此食堂湿垃圾的纯净度达到了90%左右。

而在其他小餐饮较多的地区,一种收运湿垃圾的专用电动车辆则不分昼夜地巡视,有店铺湿垃圾出现,运送车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清运,基本消除了街边堆放垃圾的现象。

“垃圾分类的根本目的是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垃圾减量。”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说,《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他们将不再局限于垃圾分类,更要思考如何提升本地化资源处理效率,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