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记录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文学期刊篇③)( 二 )

具体到办刊中,最主要的是在选稿、约稿、审稿的过程中,时刻想着 “文学记录中国”的宗旨。这是我们取舍一部作品的底线。一部作品,除了艺术性和文学性,我们更看重的是作品的现实性、社会性,希望能用文学作品来记录我们时代发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推动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何 平:说“文学记录中国”,可能会想到报告文学。《当代》的报告文学确实有过不俗的表现。文学界对《当代》的印象,一个是现实主义文学重镇,一个是长篇小说重镇。事实也是这样,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一家刊物像《当代》发表了这么多重要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现实主义文学在改革时代的中国文学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定意义上,这个深化过程很大一部分都和《当代》有直接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现实主义文学和这个过程的?

孔令燕:推动和丰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当代》几代人共同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大道至简,现实主义文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根本还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的变化。4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从外部到内部推动或激发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变化。巨变的社会环境推动作家们去自觉地感知、思考社会发展背后的规律和原因,如全球化进程、城市化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等等,显性或隐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这些影响落实到文学创作上,都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体现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