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抽脂、隆鼻,“靠脸吃饭”行业里的独角兽之争丨什么值得投(14)

3、医美运营成本愈加高昂 , 有两种趋势初见端倪

一是机构规模缩小 , 机构更多以小而美的诊所出现 。

出于成本的考虑 , 很多机构开始向轻医美、精品专科方向发展 。 小而美的诊所节省了昂贵的科室配置 , 所需的面积更小 , 医疗人员更为精简 , 回本周期短 。

二是更多连锁机构瞄准下沉市场 。

据新氧2018年医美白皮书显示 , 我国一线到四线人口数量依次增多 , 但医美消费在适龄人口中的渗透率却是依次递减的 , 这说明未来广大的二线以下城市的年轻女性是主要的增量人群 。 据了解 , 星范医疗美容机构、繁星医疗美容机构、驯鹿医疗等美容机构都在下沉市场布局 。

“除了渗透率 , 下沉市场的供给端还不饱和 , 其他轻医美品牌多在一线城市布局 , 下沉市场的竞争小、我们希望借助先发优势 , 通过快速扩张来塑造品牌、抢占市场 。 ”繁星医美CEO刘腾飞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