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辞任,“代工之王”鸿海走向何方?(12)
成本在鸿海的优先级远不如维持生产车间的运转。刘扬伟表示,现在最具成本竞争力的仍是中国大陆,但之所以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是因为生产不只是看成本,还要考虑供应链和当地法规的综合考虑。调整会和客户一起决定,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成本结构。事实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并不仅体现在股价每日的波动,对企业而言需要降低可能的风险。
彭博此前披露的一份鸿海备忘录显示,该公司认为2019年将会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一年,为了应对竞争与挑战,鸿海准备削减200亿元人民币(约29亿美元)的成本,并且计划再裁减10%的非技术人员。此时,刘扬伟接任的鸿海,并非是一个能够无为而治的大公司,相反,鸿海正处于各方面激烈变化的节点上。
推荐阅读
- 台积电|11月3日!郭台铭正式宣布,台积电也没有想到,一切来得如此快
- 荣耀|11月3日!郭台铭正式宣布,台积电也没有想到,一切来得如此快
- 富士康|除了富士康之外,郭台铭还有一家工厂,年赚590亿,位居世界第二
- 苹果|苹果如果退出中国市场,会有什么后果?郭台铭:难以相信
- 三星Galaxy|郭台铭果真是不知悔改,一而再再而三的回马枪
- 电池|苹果如果离开中国,富士康还能坚持多久?郭台铭:不敢想
- 富士康|郭台铭养虎为患,富士康被“复制”,中国新代工巨头崛起
- 华为|华为喜从天降:台积电、郭台铭、联发科相继宣布,美科技界慌了
- 华为|台积电、郭台铭、联发科相继宣布,美科技界慌了:它们在帮华为
- 华为|中国芯、郭台铭、台积电突然宣布,美科技界慌了:它们在帮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