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亿元被收购,家乐福到底错过了什么?( 三 )

第三个问题在于缺乏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手段。这些年,“家乐福们”并非没有自救,包括上线电子商务、参与“双12”营销等。可在“怎样将消费者在特定营销节点的热情变成细水长流的客源”这个问题上,“家乐福们”似乎没有找到好方法。作为消费主力群体的年轻人会在营销节点出现在门店中,可一旦没有促销刺激,他们又离开了门店。

业内人士认为,不少零售企业都在遭遇“家乐福们”的困境——有运营经验也有资源基础,可最大的问题是不够了解当下的消费需求,由此进行的经营调整也比市场需求“慢了一拍”,从而失去了曾经的市场地位。

改造后能焕发新生吗?

需要注意的是,“家乐福们”虽然被收购了,但并非没有价值。只要看一下收购方对被收购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家乐福们”在商场领域的多年积累不容忽视,如果改造得当,仍就机会不小。

从苏宁的几次收购可以发现,“家乐福们”为行业新秀提供了“取长补短”的机会。苏宁以销售大家电起步,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覆盖线上线下,产品也从大家电拓展为大家电、消费电子、日用生活品、生鲜食品等,呈现出全场景、高频次的特点。但不可回避的是,苏宁在日用生活品、生鲜食品等高频消费产品方面的积累不如大家电和消费电子;相比之下,其收购的家乐福、迪亚天天等在这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资源。对苏宁易购来说,收购是高效的“补短板”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