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离我们还有多远?( 九 )

最后,微表情将对涉及安全作业的情况对人进行实时提醒。现代社会工作呈现出高强度的态势,人们为了生存几乎都在疲于奔命,比如司机。

疲劳驾驶是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高速上。往往是一秒钟的打盹,造成了一辈子的悲剧。如果车辆在出厂的时候就配置了以情绪识别为主要构成的疲劳驾驶提醒系统,在司机打哈欠、眯缝眼、乃至“磕头”的时候不断进行警报提醒,并提出休息建议,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祸发生概率。

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离我们还有多远?

此外,利用情绪识别来管理和控制情绪也可能会成为一些情绪易失控者的福音。

总之,尽管情绪识别目前还很单薄,不足以令其成为粘度很高的日常产品。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技术成熟,其带来的益处将不仅仅是工业级的,更是贴近最广大的消费者。当情绪可以被当作读懂自己的镜子,人们也就可以获得更多来自他“人”的理解,从而解决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难题。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可能由此而来的另外一个难题:鉴于深度学习的黑箱问题尚未解决,万一人工智能具备了自主的人类情感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