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业持续低迷 大白兔只能靠回忆吗( 四 )

营销续命?

不难发现,大白兔已经逐渐开始侧重市场营销,与不同品牌跨界合作,为产品注入年轻血液,瞄准80、90后主力消费人群,踩准年轻人的怀旧情怀,在社交媒体的带动下,一次次的跨界合作都引起刷屏。

宁愿被指失去了大白兔的味道也要坚持做跨界营销,对大白兔而言是不得不去做的选择。据媒体报道,作为民族老品牌,过去几年,上海大白兔糖果厂经营日益惨淡,净利润连年直线下滑。

2010年12月,上海梅林(600073)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其中募集资金10.32亿元拟用于收购冠生园集团全部食品主业经营性资产,冠生园旗下拥有“冠生园”和“大白兔”两大品牌。

上海梅林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主要生产大白兔奶糖的冠生园净利润从1.26亿元增至1.92亿元,期间,上海梅林的净利润从1.52亿增至3.89亿。这对于营收超过200亿的上海梅林而言,净利润的表现算不上优秀。

但另一方面,上海梅林的销售费用却增长迅速,公司销售费用从2011年的5.77亿增至2018年的16.3亿元。不过,无论从母公司的实力来看,还是从大白兔奶糖在市场中的反响来看,大白兔已经不再是传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