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波理论:漩涡星系的形成机制,藏着宇宙一切现象的最本质规律( 九 )

但是林德布拉德的理论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 真正系统提出密度波理论的则是林家翘 。

林家翘可以说是一位全能型的科学家 , 他在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向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 而且为是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 。 大家可以看看他的贡献 , 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林家翘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 , 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 。 他和西奥多·冯·卡门一起提出了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谱理论 , 对早期湍流统计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林家翘发展了解析特征线法和WKBJ方法 。 在数学理论方面 , 他也有些贡献 , 其中最突出的是他证明了一类微分方程中的存在定理 , 用来彻底解决海森伯格论文中所引起的长期争议 。

在人才培养上 , 他为中国培养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徐遐生教授

当时林家翘对于林德布拉德的密度波理论表示认同 , 凭借着自己在数学上深厚的功底 , 林家翘经过艰苦的计算 , 他建立了螺旋密度波理论 。 按照该理论 , 旋臂是恒星、尘埃等天体绕星系中心运动时空间分布较密集的区域 , 两个旋臂之间较暗的部分 , 则只有较少的天体 。 组成旋臂的天体并非始终处于旋臂中 , 而是有进有出 。 换句话说 , 人们看到的旋臂 , 是密布其中的恒星发出的光 , 而非星系长出的“肢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