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人生最后一本书 《吴读有偶》尽显书痴本色( 五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张杰实习生刘可欣

阿来忆吴鸿:

他通过书而了悟生命

2018年4月5日,清明节。阿来坐在书桌前,用文字回忆吴鸿。阿来像拉镜头似的,一帧一帧地回忆,吴鸿在克罗地亚出事当天早上,他在世界的另外一处正做什么。好像借此可以逆时间之流而上,回到吴鸿还在的世界里。他首先将时间拉回2017年6月底。阿来刚从南美回来,又马不停蹄去了新疆伊犁。6月29日一大早,阿来上天山去赛里木湖边,躺在毯子下,和一起来做嘉宾的陆川导演说话。他们等着晚上8点的仪式开始。阿来此刻突然想到,“如果在成都,这时应该有人在张罗聚会。一个最可能的人,就是吴鸿。”当时阿来不晓得吴鸿正在遥远的欧洲。阿来回忆,“我这么想的时候,他那里还是黑夜。这里的太阳正慢慢向西运行,去照亮那里。”阿来继续回忆,自己下山去往活动现场,吴鸿“应该正在早餐。最后的早餐。我在嘉宾席上坐定时,他准备上楼去拿行李。我突然焦躁不安。”

活动还没开始。山口上的风吹得人浑身冰凉。阿来起身走动,站在面临深峡的山坡上。“这时,一半的山野被云雾遮掩,一半的山野被这一天最后的阳光照得透亮。跨越峡谷的长桥上方,出现了一道彩虹。面对这样的自然奇景,心里会生出某种神秘体验,感受到某种超自然的意志。”就是在这个时候,手机的短信提示音响了。“一条坏消息”:吴鸿在准备启程回家的时刻,在异国的土地上倒下了。不再打算起身的倒下。”阿来回忆:“我再一次被风吹得浑身冰凉。心狂跳,其乱如麻。……夕阳落山,彩虹消散。”站在台上的阿来,进行着预先的演讲。从峡谷里上来的风吹在他背上。一边演说的阿来,脑子里想的是吴鸿,“此时,吴鸿的身体也正在变得和我一样冷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