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马云正式退了( 七 )

阿里管理层曾对内对外多次申明,价值观的作用不是画圈,而是寻找“同路人”的最大公约数。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阿里谈论价值观的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2014年9月,阿里完成赴美上市,不少阿里老员工都成功套现,实现了个人财务自由;也是在那一年,阿里的团队里开始大量出现90后年轻人;加之过去五年来逐步深入的全球化战略——如何让既定价值观继续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员工群体中形成共识,已经成为阿里维护其价值观体系的严峻挑战。

多年来,阿里做业务坚持的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从最初的电商交易平台、到支付、物流、广告营销服务体系的搭建,都是由集团管理层先做出设计规划,安排好阵型再具体实施。可以说,阿里的壁垒,在于它是一家强运营的公司。

这一点,与腾讯的赛马文化正好相反。后者会首先默认多个底层团队同步开发相似的产品,谁的产品最快获得显著流量,受到上层关注,就会马上被赋予更多资源倾斜,而竞争失败的产品则被宣判死刑。腾讯的产品,普遍都是用户思维导向。

身处阿里这种自上而下的强运营体系之中,作为树木的基层员工如果想要与集团高层保持相同的思想高度、看清整座森林的全貌,确实是有难度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