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工业软件发展规律及相应策略探讨(14)

国外工业软件开发,一直是以财大气粗的工业巨头为主体按需开发,高校往往是以实验室合作为主,政府角色是选择性精准资助。

国内工业软件开发,早期以高校为主体,企业极少真正参与,政府使劲撒钱呼吁,盗版横行眼睁眼闭,软企求生竞争乏力,至今主体仍不明晰。

中国工业企业积极参与软件研发与迭代更新是工业软件崛起的重要因素。

路子不对,起点较低,领导不懂,政策不灵,是过去中国工业软件三十多年的真实写照。直到今天,贸易鏖战,芯片断供,工软卡脖,行业告急,才让某些决策者忽然对工业软件有了一点点清醒认识。如果这点认识能不断加深,政策环境能不断向好,幸哉!中国工业软件!

【作者简介】

赵敏——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发明协会常务理事,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英诺维盛公司总经理。国内著名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专家,U-TRIZ创始人。正高级工程师。36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转型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媒体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文章和论文百余篇,为企业解决200多技术难题。著有《创新的方法》、《TRIZ入门及实践》、《知识工程与创新》、《TRIZ进阶及实战》、《三体智能革命》、《智能制造术语解读》、《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等专著、合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