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后再转型 阳光100这次能成功吗?( 四 )

那时已经成立多年的阳光100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拿地标准:在一线城市,拿地的楼面地价为周边在售楼盘均价的40%;在二三线城市,拿地的楼面地价为周边在售楼盘均价的30%;在所有城市根据具体情况有约5%的浮动空间。

成都东沙河地块折算楼面地价是3400多元/平方米,周边同类地段楼盘售价接近6000元/平方米,楼面地价和周边楼盘售价之比高达57%,远超了阳光100拿地的成本底线。当时出现了类似情况的城市还有很多,面对远超底线的竞价,阳光100通常是权衡之后选择放弃。

据说,不论市场好与坏,阳光100对拿地都一贯持谨慎态度,并不提早制定明确的拿地计划,也并不大规模储地,这样的理性刻板,本以为可以规避风险,但实际却是错失良机,这后来也被认为是导致其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

转型之后再转型 阳光100这次能成功吗?

除了拿地遵循严格的衡量标准外,在寻找进入的城市方面,阳光100也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方法。1999年创立阳光100品牌之后,公司自2001年开始走向二线城市,因为“二线城市虽然面临着房价低、市场成熟度低、跨区域管理难等问题,但却给品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