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下WeWork最后一块「遮羞布」( 二 )

我们从招股书和大量公开信息里,试图解释以下几个问题。

1、盲目扩张下,WeWork延长与业主租赁合同,到底在财务上存在什么风险?

2、数据真假难辨,对标竞争者,WeWork的估值到底水有多深?

3、企业管理混乱,Adam家族到底从WeWork拿走了多少钱?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WeWork的真实财务状况,判断其作为「二房东」的商业模式本质。

01

疯狂的扩张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失业率上升了快8个点。大量中小公司倒闭,曼哈顿的写字楼闲置,第五大道上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上一秒还是华尔街西装革履的操盘手。

写字楼的业主急得发慌,银行的存款每天缩水。WeWork的诞生有如神助,把酒店模式引入办公租赁市场,解决了中小公司和楼盘业主的共同困境。

拿到面积较大的套内空间后,切割成面积更小的隔间,根据用户需求重新装修改造,并提供所谓的配套设施服务,这和中国用户现在常见的自如、蛋壳公寓的「租房+管家」模式,其实大同小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