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申峰 :RPA的三座大山 | WISEx 企业智能行业峰会( 三 )

第一个专业点是可视化模式和编码模式共存。在交付的过程中,第一步一般是咨询和POC,这个阶段往往会遇到很大的挑战,运维环节更是遇到很多的挑战。我们经历产品的一系列版本设计,到底可视化单一模式适不适合企业交付?可视化上手虽然非常容易,但是做企业应用,尤其是企业的业务人员去做流程,做流程之后就不管了。其实这个流程本质上是复杂的,它不像API,API本身有一个声明,根据声明,告诉你,声明是什么,然后可以调。流程界面的操作异常复杂,涉及到很多三方系统、日志、审计等。因此一定的编码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够确保企业级的应用发扬光大,同时确保稳定的运行。中国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往往先重业务,后重产品化,产品化并不是最受到关注的,更多人关注有多少营收。如何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能够使用稳定的产品去贴合它的发展和企业战略方向,我们认为可视化和编码模式可以共存,有一天机器人能做转帐或者更复杂的事情,RPA能稳健的做事情。

第二个专业点,是支持云上云下的多重架构。码栈是以公共云的方式运行,现在阿里云RPA是基于全行业的,码栈作为我们的电商行业子品牌运作,包括有人或者无人值守机器人,我们还创造性的开发出了服务型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是在做企业合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发现大量的合作伙伴本身有一些产品,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能够给他们的客户提供很多附加价值,那些产品并不是RPA本身自己具有的,而是这些合作伙伴对他们的客户溢价权和客户引导在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情况下产品能否集成RPA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为了让合作伙伴能够在合作过程中集成RPA,而不是让用户直接看到RPA,所以我们做了服务型机器人,它的特点是可以把UI型机器人以API形式暴露出来,让第三方直接调用API,以此来使用我们的UI机器人。假如UI的流程被完全API自动化,它的效率会更高,稳定性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伙伴使用服务型机器人API或者用户型API不会发生改变,服务型机器人API依然可以运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