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的资本市场:没有被低估过的企业成不了真巨头( 二 )

现在,盯着百度今年单季度的财报亏损,投资者们又开始大肆攻击,把百度市值当做超越的标杆,拼多多、京东等稍市值有超过就会被投资者们大肆吹捧,同时他们还不忘回头狠踩一脚百度。

罔顾事实的投资者们常常按自己的意思解释企业的举动:百度进入改革期,主动调整人事被曲解为“看不到希望的高管纷纷出走百度”;在IBM等企业转型期散播“企业倒闭警告”;一些企业正常清理代理商的行为被看作“烂掉的企业和堵不住的大窟窿”。

企业发展历程如同人的一生,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从不掉队和犯错。越是历史悠久的企业,越会经历各式危难和坎坷。而一个真正成熟的大企业势必要经历资本市场的看衰及其带来的高压。这几乎是任何一个大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关卡。

短视的市场难掩巨头光芒

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从5132点高位直线坠落。暴跌模式开启,投资者们纷纷撤离,导致大批互联网企业断粮死亡。

投资人徐新评价说:“股市很短视,三个季度不好,就变成垃圾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