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全球连锁反应的Libra,与你理解的比特币有多远( 五 )

但是问题在于,目前看来Libra并不是很多人想象当中的“超主权货币”,它实质上是一种“跨主权货币”,与其说它在挑战各国央行,还不如说其更可能演变为“私营的IMF”(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语)。考虑到FB经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连接近30亿个人用户,具有显见“网络效应”,Libra现有方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国别用户跨境支付需求,我们不宜过早断言其“前途有限”;考虑到Libra主要锚定了美元及美元资产,可能强化美元地位,我们更不宜草率预测全球主要国家会在应对Libra的问题上采取协调一致立场。除非美国法律直接禁止,我们不能排除Libra发展成为强势货币的可能性。

Libra与中国央行计划推出的DC/EP具有较大区别。根据目前掌握情况,DC/EP以更为稳健的中国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基础,其所依托的“长期演进技术”更能满足零售场景下的高并发性能要求,“双层投放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并在可控匿名方面更好地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Libra的推出将在跨境支付等场景下对其他货币产生不同程度的替代效应,直接冲击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影响DC/EP发展前景。有基于此,细致探究Libra的运行机制与应用场景,持续跟进各国监管机构的态度变化,并针对其对中国的可能影响做出合理预案,或许才更是我们的明智之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