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终,还是想看透天上宫阙( 七 )

(行星测距法的原理)

随后 , 地球质量的得出、发现天王星、天体力学体系确立 , 一系列人类窥探宇宙的“大事件”先后到来 。 而其起源 , 是人类对航海技术与凸透镜技术的应用 。

追光者:人类终于看清了宇宙结构

事实上在19世纪后半期 , 人类还是不知道星系、恒星、行星之间到底处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 理解宇宙 , 更多依靠的是哲学玄想 , 而非真实的观测和数据 。

直到19世纪末 , 一场声势浩大的天文学革新打碎了人类对宇宙的胡思乱想 , 在天文学中 , 这场运动被称为“天体物理学” , 或者“新天文学” 。

此后 , 人类真正开始了对恒星的观测和研究 , 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真实情况、首次观测到星云的存在 。

而如果没有现代光学体系的技术进步 , 这场跨越式发展就无从谈起 。 事实上 , 无论是大型天文望远镜 , 还是恒星光度计 , 都是建立在这一时期光学技术基础上 。 具体来说 , 德国光学家朗德费创建的分光学、布盖开创的光度学 , 以及改变人类进程的照相技术 , 这三者直接导致了天体物理学的建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