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请好好学习逍遥子( 四 )

阿里刚刚开完二十周年庆典。和创业之初就跟随马云的“十八罗汉”相比,张勇作为一个阿里人的历史“只有”十二年,资历不算最深厚的。有过跳槽经历的人都知道,如何跟老员工打成一片,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位从跨国公司跳槽到阿里的高管曾经告诉我,加盟之初,最难适应的就是团队里的老员工“告状”,他们可能职位不如他,但可以“通天”,和更高层领导的沟通渠道很畅通。

要消除玻璃墙,胜利的次序很重要。改革的通常逻辑是先取得授权再改革,比如王安石从宋神宗手中接过相位,再实施青苗法免疫法等改革措施,这种改革,可以看作是“无本买卖”。而张勇是先从业务入手,取得增量胜利,也就是改革货币之后,再向另一个目标挺进。改革货币积累得越多,容错率也就越高。

改革与其说是力劈华山,倒更像是砸核桃,改革者必须不断让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尝到甜头,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胜利就是那些桃仁,但要砸开那些坚硬的外壳,又谈何容易。张勇的睡眠时间,可能是阿里员工里最少的,在阿里内网中,员工给张勇贴的最多的一个标签,是“比我聪明还比我勤奋”。但今时今日再来看张勇,绝对不是简单的聪明、勤奋能概括。他的战略眼光,对阿里的业务的布局,以及在组织和文化方面的思考,已经深刻影响了这家公司。让这家公司变得更丰富和更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