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收益率国债狂飙,世界离经济危机有多远?(18)

这种破坏性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恰恰不是“公共利益”,而是金融巨头、资产所有者等某些个体;带来的惩罚却是“全民”的——诱发下一次金融危机。

这就是市场交易中的公共利益悖论。

市场交易中无法包容“公共利益”的存在。政府若以公共利益干预市场,无论如何做,都会伤害另外一方,都会破坏交易公平。受约束的政府,最终会陷入两难;其它类的则容易成为利益集团的角逐者、代言人。

正如香港政府掌控土地供给,多供应土地则损害有产者利益,少供应土地则损害无产者利益。如今,房价奇高,政府陷于左右为难之境地。

正确的做法是,政府退出市场交易,不控制供给,不控制需求,不干预价格。政府只负责收税,建设福利房及公共福利。虽然依然有人影响政府决策,要求政府多供应或少供应福利房,但此为公共决策系统(公共决策有其机制约束)而非直接的经济系统,对市场交易的打击大大减弱。

凯恩斯学说穿着“仁慈”的外衣,可以俘获多数人的人心——本质上是因为经济危机发生时大多数人利益受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