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模式”崛起,数字化思维能否铺就工厂转型之路?( 三 )

2009年,松腾开始经营自由品牌“家卫士”。本不缺乏电商经营经验的自营之路却难言成功,直到2011年销量才10000台,2016年销量达到20000台,与之后实现单品数月十几万销量形成鲜明对比。

究其根本,工厂在洞察需求和建设品牌的能力上非常薄弱。尽管工厂已经掌握了技术,产品脱去“大牌”后也有了价格优势,但是工厂并不能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偏好上,消费者也倾向于选择有品牌背书的产品,而不是同种同质的新品牌产品。

彼时,自营品牌还只能算是投石问路式的尝试,毕竟代工订单依然能让工厂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压力的增加,粗放型生产的成本逐渐走高,生存空间也被不断挤压,降本增效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

近两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的转冷,出口市场日渐严峻,国内市场竞争则愈发激烈。自营品牌具有话语权强、利润率高的优点,是工厂谋求更大生存空间的一条出路。

然而,走通这条道路却很困难,尤其是洞察用户需求、开发新的市场,工厂们并不擅于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