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跑赢”茅台之后( 四 )

麦肯锡曾对全球1200家上市公司5年间的平均经济指标做过统计:平均来看,产品价格每提升1%,经营利润提升8.7%,杠杆高达8.7倍。

也就是说,提价是推动企业利润增长的最佳方式。

涪陵榨菜无疑是个聪明的经营者。

但提价也有个前提:即不影响消费者选择。而且,即便短期内没有影响,长期来看,过于频繁的提价也是在透支未来。即便是消费者忠实度超高的品牌,提价终究也会有临界点,一旦超过临界点,反而会影响消费意愿,最终事与愿违。

进入2019年,涪陵榨菜的临界点开始显现。

财报显示,2019上半年,涪陵榨菜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理想:营收10.86亿元,同比仅增长2.11%,净利润3.15亿元,同比仅增长3.14%,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2019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79%。摸到天花板

涪陵榨菜频繁通过提价来拉升业绩,很大一个原因是榨菜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博弈的时代。

榨菜是中国调味品行业少有的小市场,市场规模约为60亿。相比之下,泡菜的市场规模约为500亿,辣酱的市场规模也接近400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