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正在抛弃不懂消费者的品牌( 三 )

如今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稳定,国民在线总时长基本稳定,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褪去,企业和品牌都已经走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重用户质量而非重流量,重真实留存而非重引流,重品牌价值而非重价格。

3、虚假增长,为他人做嫁衣

绝大多数企业和品牌没有跟上营销变化的节奏,而是继续在以大众媒体为传播基础的传统营销框架中反复打转,直播电商、小红书kol、短视频营销……各种手段看似都尝试了一遍,但实际上营销认知并没有改变,仍旧是把消费者当成可圈养的私域流量。用户没圈成,自己反倒是成了平台的韭菜,本来就在缩水的营销预算在各种掺水数据中打了水漂。

好一点的听个响儿,至少有曝光转发,比如招商银行的西红柿炒鸡蛋广告视频和百雀羚的长图文广告。更倒霉的就直接给别人做了嫁衣,成了campaign里没有姓名的那一个。说好的品效合一,结果却是钱已去,人未来。

认清营销本质,突破营销无效怪圈

“营销噪音”“无效流量”“虚假增长”只是表征,归根究底,营销圈的实际病因是忽略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短视症”——把人当流量而非有血有肉的真实消费者。二者区别在于,前者使人图一时之快,有割韭菜之嫌,后者才能让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形成有温度的持久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