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多数恒星是“双胞胎”,其外星生命可能比太阳系更普遍!( 二 )

来自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博士Joni Clark与德州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Paul Mason合作研究 , 他们在对各种双恒星系统 , 计算了恒星寿命期间轨道内行星可能存在的温度和辐射 , 发现两颗质量为太阳80%的恒星如果足够接近的话 , 可以拥有很适宜的“宜居带” , 若有行星处于宜居带中的适当位置 , 可长期拥有液态水 , 甚至可供生命存活 。

低质量恒星的数量是太阳这样恒星的两到三倍 , 庞大的基数让它们有足够多的机会容纳行星 。 它们较小的尺寸也表示它们在恒星的生命初期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 , 并且在适居带里有危险的太阳风 , 这对于维持生命非常重要 。 而具有“宜居带”的行星必须非常接近小恒星才能够安全 , 不然被容易恒星潮汐锁定或者其中一面总是面向恒星 , 并受到恒星活动的冲击 。

在两颗低质量恒星很接近时 , 它们的综合散发的能量将“宜居带”推向更远、更安全的距离 , 这样减少了围绕低质量恒星的行星所面临的一些威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