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豆瓣正在变成“另一个微博” 但豆瓣不能死( 六 )

在中国互联网早期,影响力最大的电影网站是时光网(Mtime),创立于2005到2006年间,模式和美国的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类似。根据比达咨询2015年4月的数据,时光网位于国内电影App第一,拥有超过600万月活跃用户,而当时豆瓣电影的月活用户只有120万。

时光网作为专业电影资料库,重在电影资讯和行业信息,而豆瓣重在评分和影评等UGC内容,所以后者能吸引到更多路人用户。

赤叶青枫是豆瓣最早的一批用户,他的账号注册于2005年5月17日,豆瓣刚上线两个月。一开始,赤叶只在豆瓣上标记自己看过的电影,直到2007年7月才发了第一条广播。从简单地标记“看过”,到偶尔写一两句观后感,再到现在大段的影评,赤叶已经标记了超过1100部电影。

这个观影量在豆瓣上不算多。熟悉豆瓣电影的用户,对“凌睿”和“同志亦凡人中文站”两个ID不会陌生。这两位用户的影评几乎出现在所有知名电影的评论区里,前者的观影量接近3000部,而后者已经超过了4600。如果按照一部电影120分钟计算,一天花10个小时看电影的话,他们分别用600天和920天看完了以上观影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