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豆瓣正在变成“另一个微博” 但豆瓣不能死( 七 )

除了书影音,线下同城和线上小组也是豆瓣的早期功能。小组功能是随着藏书功能一起出现的,同城活动上线于当年8月。

从书影音,到同城活动,再到小组讨论,这是一条顺畅的产品链。豆瓣的想法是,书影音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文化消费品,而同城和小组是以此为中心的自然扩充。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的人,大概率会喜欢展览、观影会、舞台剧等活动;而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自然就产生了群组讨论的需求。

在这样的协同效应下,豆瓣走上了稳健的成长之路。上线一年之际,豆瓣的注册用户超过11万。2007年11月,豆瓣用户突破100万大关。2009年底,豆瓣达到千万级用户。

这个速度,和同年上线的校内网(后更名为人人网)几乎不能比。2009年9月,人人网已有近8000万注册用户。2011年4月,人人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招股书中透露其已经拥有1.17亿激活用户。

这种差距,来自于二者定位的不同。校内网一开始面向高校学生,2009年8月更名为人人网后,跨出了校园的范围,凭借生活分享、社交内容和各色产品与服务,吸引了社会上所有目标人群。反观豆瓣,只针对喜欢“书影音”等文艺产品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