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定位的企业没有灵魂( 三 )

到美国成功登月时,经过二战后20多年的休养生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像儿童置身于糖果店一样,置身于“过剩经济”的幸福状态中。对于要在市场上寻找容身之地的企业和品牌来说,一场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开始打响。

在人类商业史上,“我是谁”的问题第一次摆在了所有企业的面前。而定位理论则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天问”。

特劳特先生提出:企业的增长和发展不应从内部和自身意愿出发,而是应该首先在外部找到一个独具差异的定位,围绕该定位配置资源、展开运营,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经营绩效。

定位理论就是要求生产者回答一个问题——“在这个社会上,我的产品存在的独一无二的根本理由是什么?我的产品能否在用户心智中占据独一无二的位置?”

特劳特先生认为,只有当这个问题的答案吸引到了属于你的用户,同时用你所有的资源去强化这个答案,你的产品才能够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定位理论为何会风靡中国商界?

半个世纪以来,“定位理论”在全球市场开枝散叶,在中国市场则更是学徒无数,影响深远,从老一辈实业型企业家,到互联网时代的马云、雷军、周鸿祎,都曾经公开表示受到过定位理论的启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