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定位的企业没有灵魂( 四 )

甚至,定位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度早已超出了企业界,而进入了日常生活的语汇。个人定位、找准定位、自我定位——定位理论也成为指导个人发展的金科玉律。

“几乎每个行业中90%以上的企业都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配置资源,企业经营得辛辛苦苦,却发现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有最为丰富的分工,所以定位理论在中国有最大的用武之地。“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邓德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定位理论为何在中国如此风靡。

中国既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同质化竞争最为激烈,品牌的平均生命周期最短的市场。

正是在这样残酷的商业战场上,本土或是舶来的商业理论如走马灯一样轮流风行——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精益创业……但唯有定位理论真正瞄准了商战的终极战场,从1990年代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经典案例是怎么炼成的?

直到2002年特劳特先生授权邓德隆在上海成立特劳特中国公司,定位理论的正派绝学才在中国落地生根。

17年来,特劳特公司运用定位理论在各行各业打造了诸多著名案例,包括:劲霸男装、加多宝、东阿阿胶、方太集团、郎酒、香飘飘、瓜子二手车、闪送、张一元、老乡鸡快餐等。这些企业在其所在的领域,无不重构行业、成为经营典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