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互联网需要学会遗忘?( 四 )

譬如贴吧里常有的「万丈高楼」帖,能完整记录若干年前一次集体行动的痕迹;微博上过千万转发的博文,让「考古党」在多年后依然能「吃瓜狂欢」......曾经的负面情绪无法消解,最终只能让人们一直停留在原地毫无意义地打转。

「 挖坟」、人格面具与人的成长

精确记忆的另一个问题是「挖坟」,即把某人在几年乃至十几年前在网络上的言论或行为找出并以当下的道德或法律标准进行审判。

假如说,被完整保留又被「挖出」的只是普通争吵,最糟糕的结果可能就是让「友尽」来得更加频繁,当这种优秀的记忆力涉及到公众议题时,人们则往往会付出超出自己想象的代价。

事实上,「挖坟」这种行为并不只在国内社交网络特有,它更像是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狂欢。

为何互联网需要学会遗忘?

图2/5

前些日子,一个18岁的美国少年因为被人曝出自己16岁时发表的涉及种族歧视的言论,而被原本决定录取他的哈佛取消了offer,即使他连发13条推特为自己辩解,也无济于事。这件事在中外社交媒体都上了热搜,网友们无论支持哪一方,都难得地表达了同一种感叹:「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真可怕,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被记录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