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高口感差,"人造肉们"距离消费者需求还差得远( 六 )

目前市场上或实验室尚在研制阶段的人造食品在口感方面仍有进步空间。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在一家线上企业店铺中发现,有部分购买人造肉月饼的消费者表示:“口味不佳”“比猪肉更膻一些”“比较碎,没有弹性,更像是在吃淀粉火腿肠”……现阶段植物肉还无法以“完整的肉”的形态出现,无法像真肉一样随心所欲地烹饪出各种形式的菜肴。因此,植物肉还需探索更加具有立体感、纤维硬度适中、湿度和柔嫩度对标养殖动物肉类的生产方式。

人造奶、蛋也是如此,在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顾佳升看来,人造奶也无法做到和牛奶一模一样。“液体鸡蛋”没有蛋清、蛋黄的明显界限,烹饪场景也相对局限。

除了上述几个因素,很多消费者还会对人造食品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

贵州师范大学营养学教授李亚军说,很多消费者对人造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这种排斥感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虽然科技进步很快,但人造食物在技术上是否成熟、是否对人体健康无害等等问题,都需要时间的检验。

“从安全角度出发,可将人造肉蛋奶看成是普通的加工类食品,就像饼干、果汁饮料一样,如果严格按照生产规范生产,其安全风险将在可控范围内。”张田表示,在未来的餐桌上,人造食品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想要全面解决口感、成本和心理障碍等问题,人造食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