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基因“存读写”,铸造中国生命科技战略新高地!( 四 )

我接受这个职位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理念”和“信任”。我个人非常认同深圳国家基因库的理念,也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一个客观因素是,我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比较了解,也访问过国际上很多基因库。深圳国家基因库理事会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并根据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提名,任命我接任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职位。

深圳国家基因库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基因库。那么在全球资源保护和科学合理应用中,深圳国家基因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其他生物资源库相比,是否有创新呢?

王韧:从今天来看,国际农业领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生物遗传资源保藏大多是采用传统的保藏方式,即低温保藏。例如,在-4℃作中期保藏,一般的植物种子大概可保存10年~15年;或者在-18℃作永久保藏,大约可保存50年~100年。这些生物资源保藏库,最长每50年就要把种子取出进行重新发芽培育,对存活率进行检查。

然而,正如我此前提到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个概念,现代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生物遗传资源可以不仅仅只停留在保护阶段。最近这些年我在做报告的时候,喜欢用的一个题目是“Beyond cold storage”,即除了低温保藏生物遗传资源以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这也是深圳国家基因库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生物遗传资源保藏库相比的创新之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