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房”到“太湖之光”,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崛起之路( 三 )

这么厉害的超级计算机到底可以做什么呢?上到军用的模拟核试验 , 下到民用的天气预测 , 远到太空探索 , 近到人类基因测序 , 都有巨大的计算量门槛 , 要想更快地得到计算结果 , 只能靠超级计算机 。

而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崛起之路 , 走的并不顺畅 。

令人痛心的“玻璃房”

“这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就像农民自家没粮 , 母亲自己没奶喂孩子 。 ”当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回忆起中国从美国购买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时 , 阴郁的说道 。

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 , 缺乏自研超级计算机的技术 。 整个国家结束了长时间的动荡 , 人才流失、技术落后 , 很难在计算机领域有所突破 , 更别提超级计算机了 。

为进行石油勘测 , 中国石油工业部花大价钱购买了一台IBM 超级计算机 。 这是中国拥有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 但是用起来并没有那么舒心 。

上个世纪80年代 , 西方国家正对中国进行高技术封锁 , 其中就包括超级计算机 。 美国虽然卖了超级计算机给中国 , 但依然严加监视以防核心技术泄密 。 买来的超级计算机被放在一间玻璃房内 , 房间钥匙由美方人员保管 , 中国科学家经过授权才能进入玻璃房 , 并且得在美方监视下上机操作 。 超级计算机运算的内容 , 必须经过美方允许 。 操作完成后 , 美方会马上封锁玻璃房 。 监控日志还要定期上交给美国政府审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