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房”到“太湖之光”,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崛起之路( 四 )

虽然自己花了钱 , 但是还要看别人脸色才能使用 。 由于使用这台超级计算机还要收到美方的监控 , 所以很多机密内容都不能借助这台机器来计算 。

起步于“银河”

中国国家层面的超级计算机自研事业始于1978年 。

那一年 ,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一句“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 , 不能没有巨型机” , 开启了自研超级计算机的历史进程 。

同年 , 国防科技大学接到了自研超级计算机的任务 。 中国计算机界的一代宗师慈云桂在接到任务后立下军令状 , 六年时间内 , 研发出运算速度1 亿次/秒超级计算机 。

1亿次/秒的运算速度对于这个推动中国从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 , 再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宗师来说也不是一件小事 。 那时候 , 慈云桂团队研发的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只要二百万次/秒 , 距离目标很有相当远的路要走 。

从硬件技术到阵列结构 , 慈云桂团队一点一点将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搞了出来 。 原定的冷液技术研发出现问题 , 临时改为冷风技术;2.5万条绕接线、12万个饶接点和200多万个焊点都经过研发团队逐一检查再三确认;计算机运算速度提不上去 , 就自己研发新的阵列结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