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房”到“太湖之光”,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崛起之路( 九 )

国防科技大学2015 年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后 , 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天河二号 , 原定的升级计划马上被打断 。

而2016年 6月诞生的“神威·太湖之光“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 因为它采用的是中国自研CPU “申威” 。

2003年 , 当中国自研超级计算机还处在万亿次阶段时 ,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为解决在超算和国防、信息安全领域的芯片困境 , 就已经开始设计自己的高性能芯片 , 并且成功研发出“申威”系列芯片 。

国家希望能采用另一种技术路线来研制新的超算 。 新超算从布局之初的思路就是要打造拥有全国产架构、自主可控的软硬件 。

现在 , 超级计算机领域竞赛焦点已经是一百亿亿次/秒级别超算的研发 , 而中国为此正在准备的三个方案 , 全部使用国产CPU 和加速器 。

从“玻璃房“到”太湖之光“ , 中国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 , 开启了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崛起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