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超话登顶背后:粉丝组织跨时代的变与不变( 二 )

且不去评价这样一场近乎狂欢的网络 “掰头” 是否有意义或者孰是孰非,我们倒可以借此机会通过分析粉丝实践和组织形式的变迁,来探讨一下是否真的如很多人感叹的那样 “年代差异,追星有壁”?

轨迹:从“追星族”到“饭圈”

就国内的粉丝文化发展而言,大致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香港 “四大天王” 为代表的港台歌星红透大江南北,在中国内地也掀起了一股追星狂潮, “追星族” 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开始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追星族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了狂热追逐崇拜影视歌星的一群人的代名词。

第二阶段以2005年缔造了中国电视史上许多奇迹的《超级女声》为起始点, “玉米” “凉粉” “盒饭” 等粉丝群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与高调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追星族的传统印象。

第三阶段则大概以2014年为分界线,伴随着以解约归国发展的鹿晗为典型代表的大量 “小鲜肉” “流量明星” 的走红,粉丝经济成为大众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支,饭圈文化逐渐成为一个显著的青年文化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