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超话登顶背后:粉丝组织跨时代的变与不变( 四 )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发展,则进一步助推了粉丝的这种组织化。一方面,过去的明星需要依靠具有大众识别度和影响力的作品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进而形成忠实的粉丝群体;但在社交媒体和大数据时代,许多明星不再依循传统的成名路线,而是在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类媒体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粉丝之后,反向引发大众媒体的关注,获得在大众媒体登场的机会。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大数据使得粉丝消费能力的可见度大幅提升,进而导致他们被更深地裹挟进明星产业链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粉丝都不得不以经济投入、时间投入和情感投入的方式参与到明星的制造过程中。

在这种背景之下,粉丝群体之间的竞争更为白热化,为了让偶像获取更多的机会,他们高度重视数据,而 “打投”、“控评”、“轮博”、“反黑” 等一系列实践,都要求统一的组织行动,由此粉丝的组织化程度再度提升,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圈子。

不变:“粉丝大大”还是那些人

粉丝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其所具有的基础特征与大多数群体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粉丝群体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结构,也有着共同的规范。这意味着,尽管粉丝群体自认是与 “世俗的” 社会规范相对立的,群体内部应该强调平等与交流,但事实上粉丝群体内部的确存在着占据结构顶端以及执行规范的 “领导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