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超话登顶背后:粉丝组织跨时代的变与不变( 三 )

在此次与蔡徐坤粉丝的 “掰头” 过程中,不少初代追星族与二代粉丝第一次被科普了新浪超话这一最新网络粉丝社区的 “玩法”,听说了 “合理抛分” 这一打榜策略以及 “打投组”、“数据组” 的存在,更在竞争白热化阶段感受到被总是相差 “10万影响力” 支配的无奈时,发出 “流量粉丝组织严密有序,实在太强了” 的感叹。实际上,从追星族到粉丝再到饭圈,粉丝组织性的不断增强,的确是粉丝文化变迁的重要特征。

变迁:粉丝组织从“松散”到“严密”

从活动方式来说,追星族的活动往往比较个人化,是原子式的。追星族可能会收藏偶像的海报、唱片、剧集光盘以及其他相关产品,或者参加演唱会等,但这些活动大多是个人自发的行为,相对缺少组织性和一致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组织,事实上不少明星都存在着线下的歌迷会或者影迷会,甚至有的延续至今,只是受到地域差异等方面的限制,活动范围和频率较为有限而已。

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火爆荧屏,粉丝这个群体的规模爆炸性扩大,粉丝活动的目的性也更为明确——他们为偶像积极宣传,参与短信投票、组织现场助威、建立公益基金。同时,BBS 和百度贴吧为粉丝提供了网络社区的建构平台,保障了粉丝的活动场所,促使粉丝的活动变得更加频繁、持续和稳定。活动的目的性和持续性使得粉丝的组织结构越来越正规化,不再那么松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