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血缘中的诅咒:遗传惨剧与抑癌基因的发现( 四 )

类似的悲剧不断上演,在往后的一个世纪里,人们逐渐发现这世界上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一种是遗传性的,一种是非遗传性的。

这两种视网膜母细胞瘤在病程上有着显著的不同: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人年龄通常更小(一般只有9个月大),而且肿瘤的数量较多、常常累及两边的眼睛;而非遗传性的肿瘤好一些:它的病人年龄较大一些(十八个月以上),肿瘤数量通常只有一个,只长在一侧的眼睛里。

当然,遗传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两者之中更可怕、更恶性的那种。

二次打击假说

1971年,一个名叫阿弗雷德·克努森(Alfred Knudson)的美国医生在分析了4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的资料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

他认为,肿瘤的形成需要历经两次的基因突变,也就是所谓的“二次打击”。那些患有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孩子们不幸从父母那里继承到了一个有缺陷的基因。

刻在血缘中的诅咒:遗传惨剧与抑癌基因的发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