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血缘中的诅咒:遗传惨剧与抑癌基因的发现( 六 )

一个眼球标本中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中的白色肿物)(Wikipedia)

抑癌基因的发现

幸好的是,科技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在发展着。到了1980年,科学家们已经把决定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定位到了第13号染色体的q14片段上了。

不过,想要真正揪出罪魁祸首还是一个难题。人类基因的平均长度是2万个碱基对,而在q14这截小小的片段中,共有五百万对碱基对。

另外,有研究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有一个特殊之处:它其实是一个“好”基因,是突变让它丧失了抑癌的功能,从而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在此之前,人们发现的所有与肿瘤有关的基因都是“坏”基因,这些坏基因的异常激活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因此它们被称作致癌基因。

抑癌基因的研究比致癌基因要困难得多。想要研究致癌基因,只要搞清楚它们在肿瘤的形成中干了什么坏事便可以了。而想要研究抑癌基因,就必须要知道它没干什么。

可是,在它变坏之前你对此一无所知,压根就不知道它能干什么!这便是它的扑朔迷离之处,也是抑癌基因的研究比致癌基因落后一大截的缘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