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平米铁皮亭到400亿市值,“省”出来的春秋航空( 四 )

当时的王正华已临近不惑之年,但身上依旧涌动着热血。1985年,王正华决定辞职,放下公务员的“铁饭碗”。当被告知6家公司只能带走一个后,王正华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全心投身到旅游事业中。

在过往多次对王正华的采访和报道中,有两本书经常出现,其中一本是《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在上世纪80年代,国营旅行社主导旅游市场,旅游形式以单位组织团体游为主,但在这本书中,王正华发现在国外已经流行散客出行,大受启发的他决定在国内推行散客游。

这一经营理念快速取得了成功,仅一年时间,春秋旅行社营业额便达到了60万元,1987年更是突破100万元。这一年,春秋旅行社升级为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下称“春秋国旅”)。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春秋国旅在1994年成为了全国旅游业第一。虽然沉浸在兴奋中,但王正华并没有满足,相比国际上的大旅行社,春秋国旅的收入还差得远。

在随后的两年多内,春秋国旅上下均在考察和论证新的发展方向,在放弃发展信用卡、会议展览等转型路径后,另一本书《美西南》让王正华看到了未来的方向。这本书介绍了全美最受推崇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的成功经验,也让王正华心中埋下了“进军航空业”的种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