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再多的美好标签,也难掩乐信的“人血馒头”属性( 三 )

在两年前国家相关部委严打“校园贷”之后,乐信开启了向“金融科技”方向的转型之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风口“标签”成为乐信对外包装的主要方向。但显然,乐信方面在消费金融业务、用户信息保护等基础方面尚且还没有做好,这就让一心向全新方向转型的它再次陷入“人血馒头”的质疑。

乐信旗下分期乐被举报违法发放“校园贷”,人血馒头真的吃不够?

两年前,“校园贷”乱象一度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随着原银监会等多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国内依靠校园贷业务成长起来的各大网贷平台们纷纷开启了业务转型之路。

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政策强监管与舆论的持续关注下,两年后的校园贷业务却又“死灰复燃”起来。就在近期,某自媒体在网上公开举报了“乐信仍在违规开展校园贷业务”的情况,表示“希望能够引起各监管部门的重视,及时彻查,还校园一片纯净”。

而乐信仍然在违规开展校园贷业务的情况早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被新华社官方给曝出过。在新华社发表的《禁令之下,校园贷披马甲依然横行》一文中,新华社方面揭露了不少网贷机构仍然在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校园贷业务,这些业务被披上“创业贷”、“毕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等外皮“肆无忌惮”地发展着,其中乐信旗下分期乐平台就是新华社列举的主要涉事平台。

推荐阅读